四川116名技能选手整装待发,9月17日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往河南郑州,准备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大展身手。这群平均年龄才25岁的年轻人,带着“技能川军”的称号,要和全国3400多名顶尖高手一决高下。比赛还没开始,四川队的信心和干劲已经点燃了大家的期待!
这场比赛9月19日到23日在郑州举行,全国各地的选手将角逐106个项目。四川代表团这次派出了116名选手,覆盖所有比赛项目,堪称“全军出击”。从17岁的“小将”到48岁的“老兵”,他们将在赛场上秀出“四川制造”和“四川创造”的真本事。
为什么这场比赛这么重要?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、项目最多的职业技能赛事,被称为技能界的“全运会”。106个项目分成两类:66个是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,胜出的选手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2026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;另外40个是国赛精选项目,包含36个技能类和4个专业技术类项目。四川选手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在赛场上证明自己。
四川队不光人数多,准备也足。选手们经过层层选拔,个个都是行家里手。比赛期间,他们还会展示四川的特色项目,比如蜀锦蜀绣、白花石刻、川茶、绵阳米粉、荣州陶,甚至还有直播带岗这些接地气的技能。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四川的传统工艺,还带着浓浓的现代科技味儿,像是把四川的“老底子”和“新花样”打包带到了全国舞台。
说到四川的技能实力,数据可不含糊。截至2025年6月,四川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308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271万人。这些年,四川把技能人才培养当成大事来抓,推出了“技能四川”行动。啥叫“技能四川”?就是通过培训、比赛和政策支持,让更多人学会真本事,支撑起“四川制造”的招牌。
这次比赛对四川选手来说,既是机会也是挑战。他们要面对的对手可不简单,全国各地的3400多名选手个个身怀绝技。四川队的目标很明确:不仅要拿名次,还要让全国看看“四川造”的硬实力。比如,蜀锦蜀绣的精湛工艺,川茶的独特香气,这些都是四川的骄傲,选手们得把这些宝贝在赛场上秀得漂漂亮亮。
选手们的准备过程也不轻松。为了这次比赛,他们早早开始集训,有的选手凌晨还在练习技艺。拿蜀绣来说,一针一线都得稳准狠,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。选手们练到手酸眼花,只为了在比赛那天能稳稳当当完成作品。这种拼劲儿,让人看了就觉得热血沸腾。
比赛的意义还不止于拿奖。四川选手们站上全国舞台,就是在为家乡争光。他们用双手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本事,更是四川产业发展的底气。比如,VR数字化技术应用项目,代表了四川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;直播带岗项目,则是四川在新兴职业上的创新。这些技能背后,是四川经济腾飞的缩影。
这场比赛还有个看点,就是年龄跨度大。17岁的选手刚从学校走出来,带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;48岁的选手经验丰富,沉稳老练。他们站在一起,就像四川技能人才的“全家福”,年轻人的活力和老将的经验完美结合。谁说技能是年轻人的专属?这次比赛,四川队要证明,年龄不是问题,本事才是硬道理。
四川为啥这么重视技能人才?因为技能是产业的根基。无论是造飞机还是泡川茶,没有过硬的技术都不行。四川这些年大力发展技工教育,改革职业技能评价制度,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有一技之长。选手们在赛场上的表现,其实也是四川技能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检阅。
比赛还没结束,四川选手的表现已经让人期待满满。他们不仅要拼技术,还要拼心态。赛场上,压力大得像背了座山,但四川选手们早就习惯了迎难而上。就像做绵阳米粉,火候、配料、时间,哪样都得拿捏得恰到好处。选手们的心态也是如此,稳中求胜,才能笑到最后。
这场技能大赛,不仅是选手们的比拼,也是全国技能水平的展示。四川代表团带着家乡的期望,肩负着“技能川军”的名号,准备在郑州掀起一股“四川风”。他们的目标很简单:用实力说话,让全国观众记住四川的技能、四川的创造。
比赛结果还没出来,但四川选手的努力已经让人感动。他们用汗水和坚持,书写着属于四川的故事。未来几天,郑州的赛场注定会很热闹。四川队能不能“逐鹿中原”,拿下好成绩?让我们一起盯着赛场,为他们加油鼓劲!
这场比赛也让普通人看到了技能的魅力。学会一门手艺,不仅能养活自己,还能为家乡争光。四川选手的表现,就像在告诉大家:不管你是做蜀绣还是搞直播,只要肯钻研,总能干出一番事业。你觉得呢?什么样的技能最能代表四川的实力?